自從12月14日在網路上看到余光中逝世的消息,幾乎大部分的新聞都是圍繞在「狼來了」的鄉土文學論戰或是鄉愁詩人這些議題打轉。說實在,我也不支持余光中的「狼來了」的論點。不過,若純粹以文學成就和詩人來看他,實在難掩他的光芒。
雖然大學讀的是中文系,但那時對古典文學並沒有濃厚興趣,而許多教現代文學的老師,反而啟蒙了我現代詩創作,我的現代詩老師是其中之一,他就是余光中的學生,所以余光中曾經在大學的時候到我們學校演講。我當然早聞余光中盛名,也覺得他演講得挺有內容。但當時,或許是太年輕,就是純粹不喜歡太過有名的老詩人,反而接觸的都是更年輕的現代詩人。
一直到畢業,去社大上課,詩人白靈有一次上課上到余光中的〈聽聽那冷雨〉,雖是一篇散文,文字卻很有詩味。某晚,我開始閱讀《余光中詩選》,閱讀完以後,我總認為,一般人都把余光中定義成鄉愁詩人實在太狹隘,余光中的詩風格多變,既深沉又清新、既內斂又奔放、既言志又抒情、既成熟又充滿赤子之心……,我最佩服的是,他運用擬人化的技巧總是自然而生動,看得出深厚的文學造詣卻不矯揉造作又淺顯易懂,其實,台灣文壇有些詩人很會寫一些的糜糜之音。當然,他有些詩我並不那麼喜歡,也並未讀出其中的意涵與精髓,不過,大致上來說,皆是水準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