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晴川閣0.jpg

 唐朝詩人崔顥的詩句:「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」大家都耳熟能詳吧!這首詩名大家記得起來嗎?是《黃鶴樓》。黃鶴樓這首詩家喻戶曉,也是武漢市地標之一。但還有個景點能與黃鶴樓並駕齊驅,許多人卻可能有點陌生,那就是比黃鶴樓更清幽的晴川閣。這裡免門票,且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楚人依山氣勢建台、在臺上建樓閣的雄奇風貌,充滿了楚文化濃郁的氣息,被譽為長江三大名樓之一。

晴川閣2.jpg

三楚是指先秦時期楚國的疆域,秦漢時期分為西楚、東楚、南楚。晴川閣與黃鶴樓、古琴台並稱為三楚勝境。

晴川閣1.jpg

晴川閣坐落在長江北岸、龜山東麓的禹功磯上。位於武漢市漢陽區晴川街,最早為明嘉靖年間漢陽知府范之箴在修葺禹稷行宮(原為禹王廟)時所增建。現閣按清光緒年間式樣在1985年重建。北臨漢水,東瀕長江,與黃鶴樓隔江相望,是一座及古建築古文物和園林風景為一體的名勝古蹟。

晴川閣3.jpg

晴川閣占地約8000平方公尺,主要由晴川樓、禹稷行宮、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築和其他附屬建築群組成。禹稷行宮裡供奉著大禹的金身,也可以說是大禹文化博物館,「九州禹蹤」展示全國各地紀念大禹的建築和廟宇,「水與城」記錄武漢人民幾千年來治理長江、漢江的歷史。

晴川閣4.jpg

晴川閣5.jpg

禹稷行宮原名禹王廟,在明代天啟年間,原祭祀大禹的基礎上,又加祭后稷等十八位先賢,後來屢毀屢建。我們從小就讀過大禹治水的故事,大禹為了治水置個人利益而不顧,三過家門而不入,他勞心思,薄衣食,治水十三年,終於完成治水大業。大禹治水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,至今,大禹精神仍具有現代意義,他勇於創新和追求卓越的精神,依然受現代人愛戴。

晴川閣5+.jpg

晴川閣4+.jpg

相傳大禹治水時曾駐足龜山,在山之東、南麓栽了不少柏樹,以此命名為禹柏軒。

晴川閣6.jpg

在禹稷行宮外有一個荊楚雄風石碑,刻於清乾隆三十五年,是當時的荊南觀察使李振義所書,碑文是為了表彰那些與洪災水患頑強拼搏的荊楚英雄。

晴川閣7.jpg

很多人對「晴川歷歷漢陽樹,芳草萋萋鸚鵡洲」的詩句一定感到不陌生,但知道崔顥在表達甚麼嗎?這兩句的白話翻譯就是「漢陽晴川閣的碧樹歷歷在目,鸚鵡洲的芳草長得茂盛稠密。」看到這扁額真的是「晴川歷歷」啊!我就站在漢陽區的晴川閣,彷彿穿越了時空,來到了崔顥懷鄉弔古的情境中。

晴川閣8.jpg

今天我應景的穿著我的繡花鞋和中國民族風的上衣來懷舊一下,雖然時代搭不上來,但我覺得和背景還蠻搭的呀!純屬個人主觀感受。

晴川閣9.jpg

來到晴川閣,雖沒有黃鶴樓氣宇不凡的大樓,但環境清幽,依山傍水,而完美詮釋出中國古代哲學天人合一的理念,而且完全免門票,這裡的樓閣、庭院、花草樹木皆美、總是吸引了很多新人來拍照。你看這對穿著漢服的新人多醒目,多麼像在拍宮廷劇呢!在走台階的時候,我有看了新娘一眼,長得很端莊秀麗,他們選的漢服也很華貴雍容。在內地很流行穿漢服,內地人不說這種服裝為古裝,稱之為漢服是因為他們有56個民族,其他民族還有不同的服裝。

晴川閣10.jpg

晴川閣的建築是1983年依據清末晴川閣的歷史照片,在原遺址上進行復建的,站在觀景台上看其素潔粉牆,灰色筒瓦,古色古香的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莊重與深遠凝重的風格。

晴川閣11.jpg

晴川閣面臨長江,背靠龜山。站在晴天閣最頂層看著長江上的船隻行駛而過,真是視野開闊,讀者可以看到遠方一座木色像塔堆疊的樓嗎?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黃鶴樓。據說長江大橋也在附近,據說是漢口武漢關碼頭到武昌中華路碼頭的航線,可以坐長江輪渡,每半個小時一班船。

晴川閣12.jpg

這是晴川閣的出口,大門牌坊上寫著濤浪風雲。這是甚麼意思呢?也許就是在晴天閣追尋逝去的歷史風雲,而長江的濤浪江水永不休吧!

武漢劇院.jpg

晚上和外子去武漢劇院看了一齣內地很火紅的現代舞台劇,叫做《戀愛的犀牛》。曾在大學著迷現代文學的我,對這齣戲竟然無感。或許已經不年輕了,過了戀愛的年紀,對這種愛情戲的內容已經較無熱情了。外子說,《戀愛的犀牛》火紅的不是其內容而是表演形式,該戲是運用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表演法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。

 

arrow
arrow

    李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