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悅喜嘉宴.jpg

廣州,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城,在第六版《現代漢語詞典》中,關於茶一詞的說明是:粵港一帶流行的生活方式。一盅兩件是對飲茶更為形象的表達。一盅兩件慢慢,幾百年來的風俗民情釀造了廣府特有的茶樓文化」。一盅兩件起源於晚清年間出現於廣州街頭的二厘館。二厘館以各行工友為服務對象,茶價只有二厘,故而得名。一盅即茶盅,兩件即兩籠點心。粵語歎意為享受,感歎美好,我們到了廣州,當然要去廣式茶樓慢慢,享受飲茶的儀式感。

悅喜嘉宴1.jpg

到廣州我們也入境隨俗,去茶樓飲茶的儀式感。在廣州去了二間茶樓,倆間食物各有特色。但這間悅喜嘉宴論餐廳的裝潢和食物的水準都更好,其裝潢典雅溫馨乾淨,食物更有廣式茶點裡講究「清而不淡,鮮而不俗,嫩而不生,油而不腻」的特點。

悅喜嘉宴2.jpg

這道潮州蒸粉果是廣東省傳統名點,它的外表像餃子。但是外皮較晶瑩剔透,是因為外皮用澄粉加木薯澱粉製作,內餡有蝦肉、五花肉、香菇、紅蘿蔔、青菜等。與蝦餃另一異點是,粉果可以隔水蒸,也可以用油半煎炸,為煎粉果。這道蒸粉果據「油而不膩」的特點。

悅喜嘉宴3.jpg

這道「經典香茜餃」的內餡飽滿,滋味鮮美,符合我心中色、香、味俱全的餃子,瞧它飽滿的外皮透露著誘人的翠綠色,是我心中經典的餃子。尤其蔬菜比例要夠,尤其是韭菜或薺菜這二種口味簡直是人間至味。這道香茜餃也符合廣式茶樓「鮮而不俗」的特點。

悅喜嘉宴4.jpg

這道白灼生菜就比較普通了,不過只要是青菜我幾乎是不挑剔的。每餐有青菜我是一輩子也吃不膩的。

悅喜嘉宴5.jpg

這道冬菇豬肉腸也常在台灣的廣式茶樓裡看到,就是我以前在台灣就很喜歡的廣式腸粉,腸粉分鹹、甜兩種,鹹腸粉的餡料主要有豬肉、牛肉、蝦仁、豬肝等。而甜腸粉的餡料則主要是糖浸的蔬果,再拌上炒香芝麻。這道鹹腸粉是我吃過當中比較經典的腸粉,豬肉很新鮮,符合廣式茶樓「清而不淡」的特點。

悅喜嘉宴6.jpg

這道特色牛腩麵是外子點的,因為在各省吃過牛肉麵,就覺得廣式茶樓裡的牛腩麵不算招牌菜,比起以前吃過台灣的牛肉麵、襄陽牛肉麵和蘭州的牛肉拉麵,這道也只能排在中等水準。

悅喜嘉宴7.jpg

喜歡這間茶樓煮出來的紅茶顏色是琥珀色,茶香濃醇,喝起來有餘韻,在茶樓裡慢慢啜飲著,真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享受。

石室聖心教堂.jpg

中午吃過茶點,我們去天主教廣州教區最宏偉、最具有特色的一間大教堂—石室聖心教堂。石室聖心大教堂,位於廣州市越秀區,石室聖心教堂,是中國現存最宏偉的雙尖塔哥德式建築之一,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結構哥德式建築其中一座(另外三座是巴黎聖母院、西敏寺、科隆大教堂

石室聖心教堂2.jpg

石室聖心教堂,聖殿的主體結構均有花崗岩砌造,外觀華美典雅,兩端聳立著兩座尖頂石塔,底層開設有三個尖頂劵門,中央劵門上面有一個巨大的圓形鏤空玫瑰窗。

 

石室聖心教堂3.jpg

哥德式教堂的最突出特點是擁有高聳入雲的尖塔,我最喜歡這種歌德式的尖塔。最初記得是在義大利看到的米蘭大教堂,也是哥德式建築。

石室聖心教堂4.jpg

難得在教堂面前合影,據說廣州今年冬天特別冷,有兩天的溫度降到10都徘徊在7~8。過年期間我穿這件毛衣是在去廣州的第三天,其實當天已經比較回溫都在10~16之間了,我才能脫下羽絨衣,但穿紫色的厚毛衣讓我覺得小臃腫。

石室聖心教堂6.jpg

石室聖心教堂週邊許多花販,大多是賣蝴蝶蘭。教堂前面以蝴蝶蘭作為前景,也頗繽紛,當時是春節,多了幾分年節的喜氣。

石室聖心教堂7.jpg

這三盆蝴蝶蘭養得挺好。我喜歡蘭花,可是總覺得蝴蝶蘭不如嘉德利亞蘭高雅,沒有文心蘭亮麗,更沒有我家附近公園的野花接地氣,這種一盆盆栽種好的蝴蝶蘭,美得太工整,通常只看一兩眼,不會想養。

石室聖心教堂8.jpg

過年期間,石室聖心大教堂週邊的商店在賣兔子玩偶,可愛的小兔兔造型的確蠻吸睛,造型很討喜,不過我已經過了會買玩偶的年代,家裡除了哈姆太郎系列,早已和玩偶告別,但不變的是我和外子仍保有一顆童心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李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