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0日,我在新聞看到詩魔洛夫病逝的消息,雖然是在頭條的新聞,但由於和李敖的病逝差一天,媒體似乎都偏重李敖去世的消息。相對於這個被評為十大詩人之首,也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低調詩人,李敖的名氣似乎大上許多,不過論成就,洛夫可一點也不輸給李敖。
幾年前,曾去參加一個現代詩座談會,現場有洛夫的演講,還邀請了他的兒子來唱歌,他的兒子就是我學生時代曾喜歡的藝人「凡人二重唱」之一的莫凡。後來,袁惟仁在電視出現的頻率比莫凡高得多,但我記得莫凡的聲音似乎比袁惟仁還好。以前,一直以為莫凡是藝名,後來才知道莫凡原是本名,而洛夫本名叫做莫運端。我專科還蠻喜歡凡人二重唱的〈杜鵑鳥的黃昏〉。
我大學的時候,喜歡讀現代詩,雖然,我也喜歡古典詩,但自認為在創作上對現代詩比較擅長。所以接觸了新一代詩人的作品,大學時代,還蠻喜歡鄭愁予、楊喚、瘂弦、周夢蝶、敻虹、羊令野等人的新詩作品,也讀了一些白靈的《一首詩的誕生》,怎麼入門一首新詩,但那時對洛夫卻相當陌生。
大學畢業後,我創作現代詩的數量少很多,不過對現代詩的接觸仍斷斷續續。大約十年前,我讀到洛夫的《因為風的緣故》,我的眼睛為之一亮,心想,怎麼會有這麼一樣一個詩人,把文字修煉成金的境界,就好像在詩裡施了魔法,而以前竟從未察覺。後來,我才知道,原來洛夫早年為超現實主義詩人,表現手法近乎魔幻,被詩壇譽為「詩魔」。這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,說洛夫是詩魔,除了他的詩有魔幻的手法,還有一點,我覺得很神奇,他的詩,即使是沒甚麼創作經驗,或是平時不讀詩的人,都會讚嘆他的文字。洛夫的文字,會讓我驚異他的渾然天成,不過這種渾然天成似乎又經過千錘百鍊。
許多有名的現代詩人,這一輩子通常都只成名幾首詩,也有些詩人一輩子就只寫出一、二首好詩。但洛夫的詩平均水準都很高,每次看到他寫的詩,我總是覺得自慚形穢,覺得自己根本不會寫詩。
我覺得閱讀洛夫的一首好詩,勝過寫100首壞詩,在洛夫的《因為風的緣故》和《隱題詩》裡,我用嶄新的眼光看待現代詩,洛夫也讓我開了詩的眼界。如沈奇在《隱題詩》的附錄裡所說的:「其詩意象繁複新奇,語出意料之外,一波三折而於古色古香中透溢出濃郁的現代意蘊,荒誕而富韻味。」洛夫善於用古典詩的意象融入現代詩中,卻韻味綿長,先舉例二首:
〈滄海月明珠有淚,藍田日暖玉生煙〉
滄浪翻滾, 你懷中的陶罐裂成碎片
海灘上月光體香四溢
月光是詩人最好的下酒物
明日醒來才發現全是露水
珠子泛黃而時間持續閃光,舊情猶在
有無之間
淚與銅鏡之間………
附註:本詩未完,後半段請參考洛夫《隱題詩》
〈我欲乘風歸去,只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〉
………
只有今夜的月色
恐怕再也沒有甚麼比它更為曖昧的了
瓊音繞繚
樓上的簫聲灑下一把
玉的寒意,一種
宇宙性的調子
高過了所有人的悲愴
處境如此不堪,而這種
不堪又大大的
勝過
寒夜一盞孤燈的獨白
附註:本詩上半段請參考洛夫《隱題詩》
我曾經在某家出版社工作,其總編自恃甚高。她曾和我爭辯詩有沒有邏輯的問題。當時,我的立場是詩沒有邏輯可言,而她卻堅持越好的詩,越有強大的邏輯。後來,我去問了我社大的老師,也是名詩人白靈,他回答一個我很滿意的答案,他說:「語法沒有邏輯,但語意有邏輯!」這句話我一直記至今日,我覺得這個說法完整而正確。我對洛夫的詩解讀就是這樣的,有些句子看起來荒誕、不符合邏輯,但卻是因為這種荒誕,構築了更多的想像,表面的文字看起來似乎沒有關聯,但卻又給語意有相當的關連性。我還很欣賞洛夫用字大膽、推陳出新,不落入陳腔爛套的特色,再舉例三首:
〈淡水河是一條超現實的石頭〉
淡灰色的下午
水以自動語言訴說其存在的尷尬
河,潛意識地從兩岸升起而自認為
是一首一唱再唱唱得滿城愀然的哀歌
一種形而上無聲之嘮叨,赤赤
條條地大放其形骸之浪,而後試圖
超越它那剝了皮脫了脂的
現代靈魂………
附註:本詩未完,後半段請參考洛夫《隱題詩》
〈夕陽美如遠方之死〉
夕暮哀沉
陽光撤退是今天唯一的選擇
美好的夏日已逝
如今滿掌都是落葉的驚呼
遠處一扇門兀自開啟而又悄悄關上
方知,昨夜的酒杯
之所以猝然炸裂並非無因,是以
死者一聲不吭……
附註:本詩未完,後半段請參考洛夫《隱題詩》
〈酒是黃昏時歸鄉的小路〉
酒在甕內從不說人世的
是是非非
黃河與血管乍然匯合時我便
昏聵如一醉漢
時間或可使兩岸結紮多年的稻田同時受孕
歸途水勢洶湧
鄉音原是我耳朵裏
的一小塊
小小的平衡骨
路,卻愈走愈斜
個人的淺見是,現代詩可以寫到意境不輸給唐詩、宋詞的現代詩人真的不多,洛夫做到了,而且他的詩質量並具,幾乎每一首詩都令人很難挑剔。
詩人白靈曾這麼評價洛夫:「他中後期寫的每首詩都是他精心編制的堅實的筏,都是他激情與沉鬱矛盾心境的組合,每行精彩的語句都是他脆弱與強悍兩極性格的衝撞。他一生用筆尖釋放閃電,用意象在掌上製造龍捲風,他大概是百年來新詩寫最好的人」。
洛夫小檔案
洛夫本名莫運瑞,詩人、評論家、散文家、書法家。1928年生於湖南,台灣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,曾出版詩集《時間之傷》等三十餘部,亦有散文評論譯作,2001年三千行長詩《漂木》出版震驚文壇,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,同年評選為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之首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