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12月14日在網路上看到余光中逝世的消息,幾乎大部分的新聞都是圍繞在「狼來了」的鄉土文學論戰或是鄉愁詩人這些議題打轉。說實在,我也不支持余光中的「狼來了」的論點。不過,若純粹以文學成就和詩人來看他,實在難掩他的光芒。
雖然大學讀的是中文系,但那時對古典文學並沒有濃厚興趣,而許多教現代文學的老師,反而啟蒙了我現代詩創作,我的現代詩老師是其中之一,他就是余光中的學生,所以余光中曾經在大學的時候到我們學校演講。我當然早聞余光中盛名,也覺得他演講得挺有內容。但當時,或許是太年輕,就是純粹不喜歡太過有名的老詩人,反而接觸的都是更年輕的現代詩人。
一直到畢業,去社大上課,詩人白靈有一次上課上到余光中的〈聽聽那冷雨〉,雖是一篇散文,文字卻很有詩味。某晚,我開始閱讀《余光中詩選》,閱讀完以後,我總認為,一般人都把余光中定義成鄉愁詩人實在太狹隘,余光中的詩風格多變,既深沉又清新、既內斂又奔放、既言志又抒情、既成熟又充滿赤子之心……,我最佩服的是,他運用擬人化的技巧總是自然而生動,看得出深厚的文學造詣卻不矯揉造作又淺顯易懂,其實,台灣文壇有些詩人很會寫一些的糜糜之音。當然,他有些詩我並不那麼喜歡,也並未讀出其中的意涵與精髓,不過,大致上來說,皆是水準之作。
民國30年以前出生的詩人,大概是他和鄭愁予在詩壇最有地位。而余的名氣似乎又蓋過鄭愁予。在我心目中,也是民國30年以前出生的詩人,我最喜歡的就是洛夫和鄭愁予,再來就是周夢蝶,第四名是余光中。如果用大眾化一點的口氣講,他們可說是民國30年前出生的「詩壇四大天王」了。
前面說了這麼多,我還是來談談余光中的詩,因為個人不是什麼專業的評論家,也不喜歡用理性的方法去談詩。就列出我喜歡的句子讓讀者能明白余光中不是只會寫鄉愁而已,那些只會批評的人,究竟有沒有讀懂他詩中的任何一根毛髮?!但我通常詩列出一首詩中我最喜歡的幾句,並簡略賞析一下,希望可以激發讀者的興趣,真的有興趣的人就可以進一步去讀完整首詩。
月光曲
廈門街的小巷纖細而長
用這樣乾淨的麥管吸月光
涼涼的月光,有點薄荷味的
月光。在池底,湖底
余光中的擬人化技巧非常生動自然,比喻小巷纖細和麥管吸月光,充滿浪漫和童趣的情懷,令人激賞。
星之葬
淺藍色的夜溢進窗來 夏斟得太滿
螢火蟲的小宮燈做著夢
夢見唐宮 夢見追逐的輕羅小扇
余光中這首詩融合古典與現代的情景,運用杜牧《秋夕》:裡那句「輕羅小扇撲流螢」的意象重新詮釋,不但沒有落入俗套,又賦予了一種從容優雅的純淨感。意象很優雅內斂,用字卻很大膽,用「溢」、「斟」這兩個動詞,讓整首詩都活了起來。
郵票
一張嬌小的綠色魔毯
你能夠日飛千里
你的乘客是厚重的戀愛
和寬厚的友誼
余光中這首詩的視角很特殊,用魔毯隱喻郵票,這樣的比喻我幾乎沒有在其他的文學作品裡見過,短短幾句話,又串起人與人之間的情誼,真可說是妙語如珠。
呼吸的需要
………
………
因此,我是如此的
想把握這世界
而伸出許多手指來抓住泥土
張開許多肺葉來深呼吸
早春的,處女的空氣
余光中這首詩,在一開始說他是一棵鄉土觀念很重的雙葉科的被子植物,且有一定的花季,其實我並不知道他在暗喻什麼,不過,他詩裡寫到他曾死過,不只一次。我似乎可以理解那種「置之死地而後生」的意志,而想像自己是一棵植物,呼吸到早春的,處女空氣,是多麼療癒的一件事情。
等你,在雨中
………
………
你來不來都一樣,竟感覺
每朵蓮都像你
尤其隔著黃昏,隔著這樣的細雨
永恆,剎那,剎那,永恆
等你,在時間之外
在時間之內,等你,在剎那,在永恆
………
………
雖然我覺得余光中堪稱抒情詩的祖師爺,但如果把余光中侷限為純粹只會寫這種抒情詩的詩人又顯得狹隘。如果有一點喜歡現代詩的人應該對這首詩不陌生,這首〈等你,在雨中〉可以說是余光中蠻有名氣的一首詩。不過,我在學生時代很喜歡這種意境,現在覺得有點太大眾化了,過於大眾的詩也不是不好,而是容易被引用、模仿,看久就容易沒感覺。我想,他的「等你,在時間之外/在時間之內,等你,在剎那,在永恆」這句太容易引起共鳴,但也太容易被模仿。不知道劉家昌的〈在雨中〉或是方文山寫的〈千里之外〉是否有受這首詩影響呢?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