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是由彼得·韋伯執導,由斯嘉麗.約翰遜(Scarlett Johansson)、柯林.佛斯(Colin Firth)主演的電影,於2003年在美國上映,隨後這部電影被提名為十項英國電影學院獎、三項奧斯卡金像獎和兩項金球獎。該片改編自作家崔西·雪佛蘭的同名小說,講述了17世紀荷蘭畫家維梅爾以家中的一名女傭為模特兒,創作出世界名畫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的故事。
電影簡介
家境貧寒的女子葛麗葉,為生計前往畫家維梅爾家中當幫傭。維梅爾和妻子、岳母、六個孩子一起過著富足的生活,但看似富裕安穩的家庭卻只是表象。梅維爾的岳母冷酷威嚴,妻子對正當青春的葛麗葉更是忌妒心重,女兒更是刻意刁難葛麗葉,想辦法栽贓她,在非常苛刻和壓抑的氛圍下,葛麗葉在維梅爾家沒日沒夜的工作,但仍然過得艱難。
葛麗葉默默忍受著一切,但有一天她走進了維梅爾的油彩世界。她每天都會小心翼翼地打掃維梅爾的畫室,維梅爾的畫作像一塊磁鐵,深深的吸引著她,而維梅爾也發現了葛麗葉對色彩擁有極高的敏銳度,並能理解他的畫要表達的內涵。為了避開尖刻的女主人的猜嫉,她不惜淩晨為維梅爾調配顏料,慢慢的,兩人之間發生了一種微妙的情愫,儘管兩人的肢體不敢越雷池半步......。
心得分享:
這部電影最初吸引我的是以維梅爾的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這幅畫命名。早些年我並不太注意這幅畫,但這幅畫這幾年似乎特別流行,除了網路流傳,在內地無論是百貨公司、洗手間都可以看到。也是今年才發現這幅畫竟有拍成電影故事。也覺得這導演把畫裡的內涵轉化成電影故事的構想很好,雖然整部電影的劇情有點單調,但故事的內涵還有電影營造的氛圍,我還蠻喜歡的。後來發現這部電影是由小說改編的,我也上網買回來了,小說看不到一半。但覺得小說有些情節和細節電影都省略或是處理得不夠好,這點略可惜。不過,整體來說,若以總分10分來評價,我還是願意給8分。以下,我就整理幾個心得給大家參考:
1.有油畫質感的愛情故事
這十年來,可以說很少愛情電影能打動我了。這部電影在網路上被歸為愛情文藝片,雖然我並不認為這是一部純粹講愛情的電影,但若這麼歸屬,大概是這十年來看過最好的愛情電影。
這是一部有油畫質感的電影。雖情節簡單,但壓抑的情慾、曖昧的情愫、似有若無的愛情締造了美麗的場景,無數個鏡頭都美得像一幅油畫。葛麗葉的感情蘊藏在她每一次替畫家的勞動,維梅爾的感情藏在緘默的凝望中,這或許是一場從沒發生過的愛情,但又情慾流轉,流光溢彩在每一瞬間。
2.沒有色情,卻令人沉迷情色之中
有一次,維梅爾在畫室窗前問葛麗葉天上的雲是什麼顏色,雲朵一層層斑斕的色光,讓她覺得“白”不足以概括她對雲的色感。維梅爾強烈地感覺到了葛麗葉的天賦。
維梅爾發現葛麗葉是大屋裏唯一看出他畫中深意的人,於是他教她做畫,教她調顏料,教她用畫家的眼光看世界。雖沒有任何纏綿緋惻的激情的鏡頭,但一起調顏料的鏡頭是情色的象徵,燭光中畫家替少女穿耳洞是交媾的隱喻。
電影中營造出至情的境界,兩人不需有男歡女愛的鏡頭,不需有一句甜蜜的言語,情慾在維梅爾單獨畫葛麗葉後,呼之欲出。葛麗葉解開如同禁忌的頭巾露出一頭秀髮,維梅爾用針刺破葛麗葉的耳垂。痛處和著眼淚、鮮血一起融合在愛與罪中。這是她唯一一次敢於流露出一點期盼。而這個她崇拜且敬愛的男人,正把從妻子那裏偷來的珍珠耳環戴在她的耳垂……,畫完了,除了那幅偉大的畫,又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。
而葛麗葉看到梅維爾和他的妻子在鋼琴旁的親密舉動,馬上就奔向屠夫的兒子,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和他追逐、親吻。她流著淚忍著疼痛,壓抑著自己最熾熱的的愛,馬上迫不及待地去尋找自己的門當戶對的「愛人」,把自己最珍貴的貞操輕易地交給了他。而唯有他——屠夫的兒子能讓他感到安全、舒心。相對於維梅爾,這個偉大、崇高的男人,只能讓他仰視、心靈上飛翔,卻始終如夢一場。
3.情慾的曖昧流動和隱忍克制最動人
片中的許多鏡頭都宛如一幅幅經典的油畫,拍攝的光影、色調、構圖等有意識地採用荷蘭繪畫的獨特模式,場景及人物的造型也仿照維梅爾的畫作設計,許多故事的片段都隱藏在這畫框中,畫家與女僕的情慾就在一個又一個的框中曖昧流動。
除卻身份和階級,還有維梅爾的已婚身份,讓兩人的感情都很克制和隱忍,他們之間都沒有任何激烈的表白或擁吻場面,連肢體的接觸都似蜻蜓點水,一觸即逝。我本來不太喜歡斯嘉麗.約翰遜這種性感型的女星,但她在這齣戲裡把少女的質樸、冷酷、孤傲詮釋得不錯。
而柯林·佛斯是這幾年來西方男演員中我最欣賞的一位,我本來覺得他不適合維梅爾這個角色,因為我心中的維梅爾哪有他這麼好的顏值啊?但他卻演出了另一個氣質不凡的維梅爾來,這樣的裝扮與氣質,當藝術家也算是夠格了。只不過,我總覺得這部電影柯林.佛斯是靠天賦在演戲,他具有一個明星的天賦和光環,但演畫家總覺得還是不夠到位,他的形象似乎還是比較符合《王者之聲》那樣的角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