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粵劇藝術博物館1.jpg

粵劇藝術博物館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,總用地面積1.72萬平方公尺,建築面積2.17萬平方公尺,粵劇藝術博物館設有園林、展廳、戲臺、劇場等傳承展示區域。2012年,為保護和傳承廣東省唯一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粵劇藝術,廣州市政府決定於荔灣老城區建設粵劇藝術博物館,2016年,粵劇藝術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2.jpg

粵劇藝術博物館的入口不起眼,不過當天遊客可不少,而且不分男女老少都到此打卡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3.jpg

這座嶺南風建築氣勢恢弘,其名為賀香樓,沿著玻璃牆邊滴落的水簾,更顯磅礡大氣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4.jpg

博物館中心的晚沙湖,旁邊就是純木結構建造的廣福戲臺,建築上面鑲著金箔,顯得富麗堂皇。每週都有免費戲曲表演;而取名廣福,是為了向佛山的萬福戲臺致敬。很可惜,我們當天到達時沒有戲曲表演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5.jpg

這名字優美的荷風廊是連接到荷香樓的廊道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6.jpg

步入了地下樓的展廳,牆上展示了粵劇五大名伶。以上為粵劇五大名伶,分別是薛覺先、馬師曾、白駒榮、羅品超、紅線女。網路上有另一說法是薛覺先、馬師曾、白駒榮、桂名揚、廖俠懷這五位佛山籍演員,開創了粵劇五大唱腔流派:薛派、馬腔、白腔、馬形薛腔、廖腔,對粵劇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7.jpg

根據統計,截至2019年末,粵劇藝術博物館有藏品數量5086件,以上為石灣窯戲曲人物陶塑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8.jpg

以上為粵劇時演奏的樂器,當然不只這些,我只拍幾種代表性的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9.jpg

粵劇演出時戴的頭飾和帽子,粵劇頭飾多是根據戲曲角色和演員特點量身定制,粵劇頭飾大多是純手工製作,工藝繁複精巧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10.jpg

看得出這四個粵劇人物是蠟像嗎?不說,你會不會以為真的有人在舞台上演出呢?

粵劇藝術博物館11.jpg

粵劇藝術博物館收藏了很多關於粵劇的資料、藏書、陶塑等,不過我對這裡面的戲服最有興趣了,光看這一排戲服就大飽眼福了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12.jpg

這套叫做絨線排金綉黑地盤金龍紋男蟒,這是運用廣綉傳統的絨線綉、排金綉針法,綉有盤金龍紋、海水江崖紋、雷雲紋等圖案,富有傳統織綉的色彩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13.jpg

此套為紅色女披,形制為對襟長袍、帶水袖,下裝為同款式的披風裙。一般綉有團花、團壽,或龍、鳳、鹿、鶴等圖案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14.jpg

此套內為紅色膠片宮裝,外為白色豐毛長雪褸,紅色宮裝,圓領,對襟,一般為戲中后妃或皇室貴妃等角色外出上路、夜深之時,或郊野遊玩所穿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15.jpg

此套為李香君戲服,此戲服為紅線女20世紀90年代於香港拍攝粵劇電影《李香君》時穿過的戲服之一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16.jpg

此套為粵劇《唐宮香夢證前盟之痴夢》戲服,是粵劇表演藝術家丁凡和蔣文端演出的《痴夢》這一折戲時的裝扮,通過對大漢裝的改良,加入紗質披風,戲服整體有飄逸,如夢如幻的效果。

粵劇藝術博物館17.jpg

館內還有很多可供介紹的收藏品,但篇幅有限,就以位於粵劇藝術博物館北門的「雲山粵韻」牌坊做個落幕吧!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李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7) 人氣()